的欢乐气氛,却又像一股暖流,冲击着她冰封的心湖。
她想起这几日店里的忙碌,想起沉甸甸的钱箱,想起金海塞给她的那盒胭脂,想起他刚才那句“辛苦了”
……一种从未有过的、被当做“自己人”
而非附属物的感觉,悄然滋生。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纤细的手指端起了那只沉重的酒碗,用细若蚊蚋的声音说:“……大家……辛苦了。”
然后,她闭上眼,如同喝药一般,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
烈酒入口,辛辣刺激的味道立刻让她蹙起了秀眉,忍不住轻轻咳嗽了一声,脸颊迅飞起两抹红晕,在灯下显得格外娇艳动人。
“好!”
金海带头鼓掌,众人也跟着叫好起来。
虽然只是小小一口,但意味着潘金莲终于迈出了那一步,融入了这个小小的集体。
这第一碗酒下肚(或抿下),席间的拘谨气氛顿时冰消瓦解。
大家开始动筷吃菜,李嫂大声夸赞着卤味够劲,赵大嫂细声说着鸡蛋炒得香,郓哥则埋头苦干,专攻那只肥美的烧鸡。
金海更是挥了他前世销售经理的看家本领,妙语连珠,不断引导着话题,调节着气氛。
他讲些市井趣闻,说说开店遇到的奇葩客人(隐去身份),甚至拿自己矮小的身材开了几个无伤大雅的玩笑,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他特别注意不冷落任何人,时不时给赵大嫂夹菜,夸李嫂干活利索,鼓励郓哥多吃长身体,也会低声问潘金莲一句“菜合不合口味”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越融洽热烈。
李嫂本就性格泼辣,几碗酒下肚,更是放得开。
她看着金海对潘金莲偶尔流露出的细心(虽然多半是刻意为之的表演),又看看潘金莲那在酒意熏染下越娇艳的容颜,忍不住打着酒嗝,笑着大声道:“要俺说啊!
金莲妹子真是好福气!
以前俺们还……咳咳,现在看看武大掌柜,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人也体贴周到!
瞧瞧,知道疼人!
妹子,这样的好丈夫,可是羡慕死个人喽!”
这话一出,席间瞬间安静了一下。
赵大嫂有些尴尬地扯了扯李嫂的衣袖。
郓哥眨巴着眼,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潘金莲的脸“唰”
地一下红得更厉害了,这次不是酒意,而是窘迫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她飞快地瞟了金海一眼,立刻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二章团建(第22页)
金海心里也是“咯噔”
一下,暗骂李嫂口无遮拦,这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他和潘金莲的真实关系如何,他自己最清楚,这“好福气”
从何谈起?简直是讽刺。
但他面上却不能表露分毫,反而哈哈一笑,顺势揽过话头:“李嫂你可别夸了!
再夸我这娘子晚上该让我跪搓衣板了!
是我有福气,能娶到娘子才是我的福分!
来,李嫂,我敬你一碗,多谢你夸我,也多谢你为店里出力!”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开,既化解了潘金莲的尴尬,又捧了李嫂,再次将气氛带动起来。
李嫂被敬酒,高兴地又干了一碗。
经过这个小插曲,潘金莲似乎更加沉默了,但偶尔抬头看向金海的眼神,却比之前多了几分难以捉摸的深意。
有困惑,有审视,还有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波动。
这时,郓哥起哄道:“金哥!
光喝酒吃菜没意思!
你给大家唱个曲儿吧!”
赵大嫂也小声附和:“是啊掌柜的,热闹热闹。”
李嫂更是拍着桌子:“来一个!
来一个!”
金海正在兴头上,闻言也不推辞。
唱k可是他前世作为“麦霸”
的保留节目。
虽然这北宋没有麦克风没有音响,但清唱又何妨?他想了想,能在这个时代拿出手又不至于太惊世骇俗的……有了!
他站起身,假意清了清嗓子,脸上做出陶醉的表情,其实是在回忆调子和歌词。
然后,他开口唱起了黄梅戏《天仙配》的经典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