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四章:新枝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调整节奏,并非意味着停滞,而是为了更持久、更有力的生长。谢艳玲与林镇钦在重新校准了生活的重心后,仿佛卸下了一些不必要的负累,反而在各自领域展现出新的活力。

    谢艳玲放缓了“心域”盲目扩张的脚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深耕与用户体验优化上。她带领团队对“灵眸”系列进行了新一轮的迭代,不仅提升了核心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更根据早期用户反馈,开发了多种贴近不同生活场景的个性化模式。这种不追求噱头、扎实做产品的态度,反而赢得了市场更坚实的口碑,“心域”品牌的专业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更令人惊喜的是,“心域·启明”计划在经历了初期的水土不服和策略调整后,终于迎来了转机。谢艳玲团队与当地师范院校合作,培训的第一批“种子教师”开始在他们所在的乡村学校尝试引入简易的情绪健康课程和团体活动。虽然范围不大,效果也需长期观察,但第一批反馈传来,有孩子开始愿意在“心情画”上表达隐藏的孤独,有老师发现课堂纪律因简单的情绪疏导游戏而有所改善……这些微小的、积极的变化,像暗夜中的萤火,虽不耀眼,却足以照亮前路,给整个团队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谢艳玲看着项目组传回来的照片和报告,眼眶微微湿润。她更加确信,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方向是对的。价值的体现,并非只有上市敲钟一种方式。

    与此同时,林镇钦在集团内部推动的权力下放和人才培养计划也开始初见成效。几位他着力培养的少壮派高管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展现出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这让他能从更多繁琐的日常决策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更集中于集团的长期战略和应对最关键的挑战。

    他保留并投入资源转型的“悦芽”项目,在经历了初期的阵痛和方向调整后,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新的管理团队摒弃了过去盲目追求高端的路线,转而聚焦于“安全、舒适、有设计感”的中高端细分市场,并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和内容营销,与新一代父母建立情感连接。虽然扭亏为盈尚需时日,但市场口碑和销量已开始止跌回升,证明了林镇钦那次“非理性”决策背后,或许也藏着对市场潜在需求的敏锐直觉。

    事业的“新枝”在稳健的根基上悄然萌发,家庭的土壤也得到了更用心的浇灌。

    林镇钦严格恪守着“家庭时间”的约定。每周至少有三天,他会准时回家吃晚饭,饭后会陪着谢艳玲和小承砚在花园里散步,或者一起玩一些简单的亲子游戏。周末的“家庭日”更是雷打不动,他们开始探索海城及其周边那些适合亲子游的地方,博物馆、科技馆、郊野公园……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小承砚在父母更有质量的陪伴下,性格愈发开朗活泼,语言能力和好奇心与日俱增。他开始会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为什么天会黑?”“小鸟为什么会飞?”常常让学识渊博的林镇钦和思维敏捷的谢艳玲都感到招架不住,却又甘之如饴。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新的波澜也在悄然酝酿。这一次,并非来自外部的商业竞争或家族压力,而是源于内部——小承砚的教育问题,开始提上日程。

    沈静姝在一次家庭聚会中,看似无意地提起了海城几家顶尖的私立幼儿园和国际幼教机构,言语间充满了对孙子未来教育路径的关切和……某种不容置疑的规划意味。

    “承砚快三岁了,启蒙教育可不能耽误。我看‘惠灵顿’和‘哈罗’的幼儿园部就很不错,环境好,师资强,以后直升他们的国际小学、中学也方便,能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沈静姝抱着孙子,语气温和,却带着长辈特有的权威,“镇钦、艳玲,你们要早点打算,这些名校名额都很紧张,需要提前很久排队甚至考核的。”

    谢艳玲听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理解婆婆望孙成龙的心情,但她和林镇钦之前有过共识,希望给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