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金辉洒落凌云金顶。
此时。
主峰之巅的凌云广场上,早已人声鼎沸。
今日乃是百年一度凌云法会的重头戏——论剑大会,号称“百门大会”
,吸引了天下仙门前来观礼。
白玉铺就的广场宽阔无比,足可容纳万人。
四周旌旗招展,各色旗帜代表着不同仙门,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中央矗立着九根蟠龙石柱,高耸入云,柱上龙纹栩栩如生,在朝阳映照下流转着淡淡金光。
广场四角各有一座三丈高的青铜香炉,袅袅青烟缓缓升起,散出沁人心脾的檀香气息。
来自中州各地的修仙者络绎不绝,有御剑而来的剑修,衣袂飘飘,仙姿出尘。
有乘鹤而至的道人,鹤唳清越,道骨仙风。
有驾云前来的仙姑,云霞缭绕,姿容绝世。
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广场东侧特意搭建了观礼台,上面已经坐满了各派长老和重要人物。
西侧则设了百余个席位,供参赛弟子休息备战。
南面是各派普通弟子观战区域,北面则是凌云窟本门弟子所在。
“这次论剑大会规模远往届啊。”
一个青袍老者抚须感叹,他身旁的年轻弟子连忙点头称是。
老者继续道:“老夫参加过三届论剑大会,从未见过如此盛况。
看来天下仙门对凌云窟的中州仙门之地位都虎视眈眈啊。”
年轻弟子好奇地四下张望,只见人群中有身着紫金道袍的太极门弟子,道袍上阴阳鱼图案缓缓旋转,暗合天地至理。
有背负长剑的青云派门人,剑鞘古朴,却隐有龙吟之声传出;
有身穿素白纱裙的玉女宫仙子,纱裙飘动间如云似雾,恍若九天玄女下凡;
甚至还有几个披着异域服饰的西域修士,眼眸颜色与中土人士迥异,显是来自万里之外的异域仙门。
粗略估算,到场门派竟有百余之数,真不愧“百门大会”
之称。
广场正中央,一块三丈高的玄黑色石碑巍然矗立,上面以金漆刻着论剑大会的规则细则。
不少修士围在碑前仔细观看,低声议论着。
石碑表面光滑如镜,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隐约有灵力流动,显然不是凡物。
一个粗豪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这凌云论剑分为四战,倒是别致。”
说话的是个虎背熊腰的壮汉,腰间别着一对鎏金锤,看打扮应是北地金刚门的修士。
身旁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接话道:“黄龙之战对应少年一辈,年龄需在二千岁以下;玄龙之战对应青年一辈,年龄在二千至四千之间;地龙之战对应中年一辈,年龄在四千至六千岁之间;天龙之战则是对应老年一辈,年龄在六千岁以上。
每战凌云窟都需派出三位同辈高手守擂七日,接受天下同辈英雄挑战。
若四战皆守擂成功,则凌云窟问剑成功,保住中州仙门之的地位;若有一战失败,则地位不保。”
一个清脆的女声好奇问道:“那若是挑战者中途力竭,可有人数限制?”
提问的是个身穿粉裙的少女,眼眸灵动,腰间系着一串银铃,行动时叮当作响。
文士指向石碑解释道:“规则写明,每日每战最多接受七十二人挑战,且挑战者需经大会评审认可其资格。
守擂者若连战三场,可要求休息一个时辰。
另外,比试点到为止,不得故意伤人性命,违者取消资格并受大会惩戒。”
众人纷纷点头,这般安排倒也合理,既考验守擂者的实力耐力,也不至于车轮战太过不公平。
几个年轻修士看着规则,眼中露出跃跃欲试的神色,似乎已经想象自己在擂台上大展身手的场景。
在围观人群外围,几个看似普通修士的人正在低声交谈,他们的目光不时扫向凌云窟弟子所在的方向。
这些人衣着普通,但气息凝练,显然不是寻常修士。
“凌云窟这次怕是难了。”
一个瘦高男子低声道,他手指纤细,关节处有老茧,似是常年练剑所致。
“四战皆需守擂成功,但凡有一辈人才不济,便会满盘皆输。”
旁边一个矮胖修士点头附和:“特别是少年一辈的黄龙之战,听说凌云五子虽然天赋不凡,但中州黄榜上的那些天才可不是好对付的。”
矮胖修士腰间挂着一个朱红葫芦,偶尔取下小酌一口,酒香浓郁,闻之令人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