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老板真是菩萨心肠!我们这就把剩下的碎料归置好,保证不耽误明日开工!”
张珂源在旁刚想凑过去说“咱们预算本就紧,这额外加的工钱算下来又多了一些”。
见时念已经转身往匠人那边走,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从账本里撕下一页纸,一笔一划记下这笔支出。
他太清楚时念的性子了。
对干活的人从来大方,先前在永州开书坊时。
木工师傅多做了几个书架,她都主动加了工钱,说“手艺值这个价”。
匠人团队早候在空地东侧的树荫下,为首的张师傅手里捧着时念画的新场馆图纸。
见时念过来,他连忙迎上去。
“时老板,正好有件事想跟您商量,是关于后厨位置的。”
时念接过图纸,指尖搭在纸边上,见张师傅指着“后厨”标注的位置,眉头微微蹙起。
“您慢慢说。”
“您看,原本您计划把后厨建在这儿——”
张师傅指着图纸上空地北侧的位置,又抬手往实际场地指了指。
“可我们今早仔细瞧了,那地儿背后就是学源街。”
“那街上除了盛京书院,还有两家蒙学私塾,每日辰时到未时,满街都是背书的孩童。”
“后厨的油烟大,灶火声也吵,若是建在这儿,怕是会扰了孩子们读书。”
他顿了顿,又指着空地西侧,眼里带着几分斟酌:
“不如把后厨改到这儿?”
“西侧靠巷口,离学源街远,既不扰人,往后运食材也方便。”
“巷口就是菜市,比绕到学源街近半里地,也省不少力气。”
时念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西侧确实挨着僻静的小巷。
除了偶尔过个挑担的货郎,平日里没什么人,比北侧安静得多。
若是后厨的油烟和噪音扰了学子们读书,反倒违了她想建“文化歇脚地”的初衷。
“张师傅考虑得周到,就按您说的改。”
时念点头,手指在图纸上比划着调整位置。
“后厨的尺寸不用变,只是后门得往巷口挪两丈,免得挡着路人过身。”
“另外,排烟的烟囱得用青砖砌,至少三丈高,再往西边偏些,确保油烟飘不到学源街去。”
张师傅连忙应下,从怀里掏出炭笔,在图纸上飞快修改。
“您放心!烟囱我们用三层青砖砌,里层还会抹上细泥,既耐烧又排烟快。”
“后门也按您说的挪,到时候装个厚实的木门,平时锁着,运货时再开,不占地方。”
旁边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匠人凑过来,脸上带着点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