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0章 不逼他一把他都不知道胆子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的姿态。

“反正呢,办法我就这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0章不逼他一把,他都不知道胆子多大(第22页)

“你要是觉得行,就去试试。”

“要是觉得不行,怕这怕那,那我也没辙了。”

“你就回去继续跟工部那帮人磨洋工,等着陛下哪天现新盐推行不利,治你一个办事无能之罪。”

“到时候……”

他拖长了语调,带着点戏谑,“你就提前给自己准备好棺材板吧!”

“棺材板”

三个字像一根冰刺,狠狠扎进刘伯温的心窝,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最坏的结果——

陛下的震怒,同僚的嘲笑,淮西勋贵的落井下石……

不能再犹豫了!

刘伯温猛地站起身,脸上的犹豫挣扎尽数化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冠,对着叶凡,深深一揖到底,语气郑重无比!

“先生一席话,惊醒梦中人!”

“伯温……知道该如何做了!”

“多谢先生指点迷津,伯温告辞!”

说完,他不再有丝毫停留,转身大步离去。

步伐虽然依旧沉重,却比来时多了几分坚定和力量。

叶凡看着他消失在门外的背影,摇了摇头,重新拿起那本闲书,嘀咕了一句。

“这老刘,不逼他一把,他都不知道自己胆子能有多大……”

……

东宫,文华殿偏殿。

烛火通明,映照着朱标伏案疾书的身影。

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名册和空白的奏本,眉头微蹙,神情专注而凝重。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以及一种无声的紧张感。

组建三大营,绝非易事。

尤其是从那些根深蒂固的勋贵和藩王弟弟们手中抽调精锐,无异于虎口拔牙。

他手持朱笔,在一份名单上缓缓勾勒,笔尖沉重。

“神枢营……骑兵乃重中之重。”

他低声自语,目光落在燕王朱棣和魏国公徐达的名下。

北疆常年征战,与蒙古铁骑周旋,他们麾下的骑兵无疑是经验最丰富,战力最强的。

“就从四弟和徐伯伯这里,抽调两千精锐骑卒。”

“要最好的马,最善射的兵!”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去传令的人,态度要恭敬,但旨意要明确,这是父皇和孤的定议,不容置疑。”

接着,他的笔移向了以汤和、蓝玉为的淮西勋贵集团名单。

这些人,盘根错节!

既是朝廷柱石,也是他掌权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他眼神微冷:“五军营步卒,从永昌侯麾下各部抽调三千。”

“神机营……初期不需太多熟手,从他们各部再抽调一千五百名机灵沉稳的兵士,需家世清白,与各将门关联不深者优先。”

他知道,这每一步都是在触动这些人的核心利益。

必然会引来反弹!

但…势在必行。

写罢抽调兵员的章程,他又取过另一本空白的奏本,开始起草调派工部匠师的文书。

“着工部即刻遴选精通冶炼、铸造之良匠五十人,归东宫辖制,专司火器研制打造。”

“一应物料,由东宫支应,工部不得延误!

!”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沉吟片刻。

对侍立在侧的心腹太监沉声吩咐,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

“传孤的令给负责此事的宦官,火器锻造之法,乃东宫最高机密,绝不可外泄!”

“所有参与的工匠,一律集中安置,严加看管,若有泄密者,夷三族!”

那宦官感受到太子话语中的寒意,浑身一凛,连忙躬身:“奴婢明白!

定会交代清楚,绝不敢有丝毫差池!”

朱标点了点头,将写好的两份文书用印后,交给宦官:“去办理。”

“是。”

宦官双手接过,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殿内暂时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烛火燃烧时轻微的噼啪声。

朱标靠在椅背上,揉了揉有些胀的太阳穴。

千头万绪,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时。

另一名宦官轻步而入,低声禀报:“殿下,御史中丞刘伯温刘大人在外求见,说有紧急要事。”

刘伯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