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章 若他们携国债以令天子你怎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哦?”

朱元璋脚步未停,眼中却闪过一丝兴趣。

“所为何事?”

“据东厂内线禀报,殿下似乎对国债推行一事颇为关注。”

“尤其是麾下东厂查知,目前认购国债者中,多有淮西勋贵将领,且数额不小。”

“殿下或许是担心此辈大量持有国债,是否会对朝廷有所影响,故而请叶先生前去商议对策。”

朱元璋闻言,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

淮西子弟购买国债的消息,他通过锦衣卫的渠道,知晓得比朱标更早、更详细。

胡惟庸那点借国债卖人情,笼络人心的把戏,岂能瞒过他的眼睛?

不过,在他此刻看来,这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0章若他们携国债以令天子,你怎么办(第22页)

那些勋贵愿意把钱拿出来借给朝廷,总比他们藏着掖着好。

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银子来支撑迁都和新军,至于这银子来自谁的口袋,只要不影响大局,他暂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标儿倒是心细,也懂得未雨绸缪。”

朱元璋语气平淡地评价了一句,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别的意思。

他话锋一转。

“但既然他和叶凡在商议此事,想必会有些不一样的见解。”

“你吩咐下去,东宫那边关于此事的任何议论,一旦有了结果,第一时间给咱奏禀上来。”

“臣明白!”

毛骧立刻领命。

朱元璋继续向前走,穿过一道宫门,前方不远便是中书省衙署所在的方向。

他走了几步,却突然停了下来,负手立于廊下,目光幽深地望向那片象征着帝国行政中枢的建筑群。

一丝若有若无,带着玩味和期待的笑容,缓缓爬上了他的嘴角。

他并未回头,只是淡淡地开口,像是在问毛骧,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二虎,你说……此时此刻,那中书省的值房里,该是怎样一番光景啊?”

毛骧闻言,微微一怔。

他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主要负责监察、缉捕,对于朝臣之间这种微妙的政争和情绪,他通常选择谨言慎行,只是躬身道:

“陛下,臣……臣愚钝,不敢妄加揣测。”

朱元璋却似乎兴致颇高,他轻轻哼了一声,那笑声里带着一种洞悉一切和乐于看戏的意味。

“你呀,就是太过谨慎。”

“咱在朝堂之上,那般抬举胡惟庸,又是夸赞,又是赏赐咱用了十几年的旧物,那份荣宠,可是实实在在的。”

“而杨宪……”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冷嘲。

“杨宪此人,能力是有的,就是心胸窄了些,功利心重了些。”

“咱让胡惟庸风头出尽,你说,以杨宪的性子,他能忍得下这口气?”

“他能甘心看着胡惟庸在此事立下大功,还如此受咱的赏识?”

他似乎已经看到了中书省值房内那无形的刀光剑影,脸上的笑容加深了几分。

“胡惟庸新官上任,正需立威固宠。”

“杨宪失了先手,心中必然嫉恨难平。”

“这两人凑在一起,再加上中书省里那些各有山头,心思活络的官员……”

“呵呵,咱看呐,今日的中书省,怕是比那市集还要热闹上几分!

!”

他越说越是兴起,不再停留,迈开大步便朝着中书省的方向走去,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走!

随咱去看看!”

“咱倒要亲眼瞧瞧,这出好戏,他们能给咱唱出什么精彩的桥段来!”

毛骧心中凛然,不敢多言,连忙跟上。

……

东宫。

寝殿内,门窗紧闭,隔绝了外间的喧嚣。

朱标将东厂查知的淮西勋贵大量认购国债的消息告知叶凡后,眉宇间带着明显的忧色。

“老师,此事……学生总觉得心中不安。”

“淮西那帮人,平日里对朝廷新政多有抵触,此次却如此踊跃购买国债,学生担心,这其中是否另有蹊跷?”

“长此以往,会不会对我大明产生不利影响?”

叶凡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锐利地看向朱标。

“殿下,你的担心,并非多余。”

“不仅会有影响,而且这影响,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