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 商业奇女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含翠的天然形状;唇不点而朱,是樱桃初熟般的娇嫩色泽。

最动人的是那一双眸子,并非纯粹的墨黑,而是带着些许江南烟雨般的朦胧与澄澈,宛如两潭映着天光的秋水,静水流深。

此刻,她正微垂着眼睑,长而密的睫毛在如玉的脸颊上投下两弯柔美的阴影,目光专注地浏览着面前一册刚从金陵送来的总账。

那神情沉静如水,仿佛外界所有的喧嚣、财富的洪流,都与她无关,天地间只剩下她与纸面上那些沉默的数字。

此时,一位来自扬州银钱铺的管事,正躬身站在堂前,隔着屏风,向后的苏清音汇报,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堂内温暖,还是心中紧张。

“小姐,扬州柜上本年汇兑、存贷各项,共计收益……”

他小心翼翼地念着数字,声音略显干涩。

忽然,苏清音抬起眼,那烟水迷蒙般的眸光似乎能穿透屏风,声音清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吴管事,且慢。

你方才说,十月有一笔贷给江州陈氏绸缎庄的三万两银子,坏账计提五成?”

吴管事心头一跳,忙不迭应道:“是,小姐。

那陈氏经营不善,已然破产,抵债的铺面估价仅有一万五千两,故而……”

苏清音伸出纤纤玉指,在一份旁注的市况录上轻轻一点,声音依旧平和,却字字清晰:“据我所知,陈氏那处铺面,位于江州最繁华的街市,左邻是百年老号‘仁济堂’,右舍是新开的‘四海酒楼’,其地价近年来稳中有升。

即便急于变现,以其面积、位置,市价当在两万两以上。

你这一万五千两的估价,是何依据?负责估价的,又是何人?”

她的话语如吴侬软语,悦耳动听,却让吴管事脸色瞬间惨白,他噗通一声跪下,颤声道:“小……小姐明察秋毫!

是……是小的失职!

许是估价之人与那陈氏有旧,或是……或是小人核查不严!

小的立刻回去重新评估,定给小姐一个明白交代!”

苏清音不再看他,目光重新落回账册,语气淡然却带着千斤之重:“账目之事,关乎家族根本,一厘一毫皆系信誉。

苏家能屹立百年,凭的便是‘精准’与‘诚信’四字。

此次便罢,望你谨记。

重新核算,三日内报上来。”

“是!

是!

谢小姐宽宏!”

吴管事以袖拭汗,倒退着疾步而出,如同逃离一般。

屏风内外,一时间愈寂静,连外面百算堂初起的算盘声都似乎轻缓了几分。

所有候着的管事和账房们,无不心生凛然,对待手中的账册更加不敢有丝毫怠慢。

这位平日里深居简出、看似柔弱不胜衣的小姐,其对市价行情之洞悉、对数字之敏感、心思之缜密、记忆力之群,实在到了令人敬畏的地步。

处理完这段插曲,苏清音轻轻端起手边的碧螺春,浅呷一口,润了润喉。

随即,她将面前厚厚一摞各地初步汇总的账目推开,取过一张特制的宽幅宣纸,亲自用那方古砚研墨。

她并不依赖算盘,只是凝神静气,那烟水般的眼眸中,数字如流光般飞闪动、排列、组合。

她执起一枚小巧的紫毫笔,蘸饱了墨,开始在宣纸上书写。

那不是杂乱的草稿,而是条理极其分明、架构清晰的总账心算过程。

只见她运笔从容,姿态优雅,一行行清丽灵秀、却又暗藏筋骨的数字与备注如珠玉般洒落纸面。

“丝绸总入,计白银一百二十万两,同比增一成二,主因‘秋水缎’贡品份额增加及海外商路拓展……”

“漕运各项,营收计八十五万两,因部分漕粮加运,利增约五千两,然运河局部淤塞,清淤费用增……”

“各银钱铺总利,计约……”

“各州‘烟雨楼’营收汇总,苏州、杭州、扬州三地利润占七成有余……”

……

她时而微蹙罥烟眉,指尖轻轻抵着光洁的下颌,思索片刻,便又继续书写。

整个过程中,她神色专注,仿佛与外界隔绝,完全沉浸在与数字的对话之中,进行着一场无人能见的精密演算。

偶尔有管事上报关键数据,她只需听一遍,便能瞬间融入她庞大的心算体系,毫无滞涩。

其计算度之快,逻辑之清晰,让外面那些噼啪作响的算盘都显得有些迟缓。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一张结构清晰、数据详尽、分析入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