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潘金莲指着账本说,“现在下单,要等一个月才能货。
长此以往,客商们怕是等不及。
“
李瓶儿也道:“而且各地客商口味不同,有的喜欢烈一些,有的偏好绵柔,我们却只有一种标准,难以满足所有需求。
“
金海何尝不知这些问题?他站在新建的酒坊里,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喜忧参半。
喜的是生意兴隆,五粮液供不应求;忧的是管理跟不上展的脚步。
新雇的工人需要培训,各道工序需要监督,品质需要把控,这一切都压在原有的几个老师傅身上。
“东家,又有一批原料到了,等着您去验货呢!
“
“掌柜的,山西来的客商说要追加订单,您看“
“金掌柜,新来的学徒把酒曲配错了,白老正在脾气“
此起彼伏的请示声让金海应接不暇。
他意识到,单靠自己和现有的几个人,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五章金玉液(第22页)
这一晚,金海召集所有核心人员在书房议事。
“眼下我们面临三个问题。
“金海开门见山,“第一,产能不足;第二,管理混乱;第三,人才匮乏。
“
孙把式先言:“掌柜的,酒坊还可以再扩建,但好的酿酒师傅难找啊。
新来的学徒,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出师。
“
潘金莲接着道:“账目也越来越复杂。
各地加盟店的货款、原料采购的支出、工人的工钱光靠我们几个,实在忙不过来。
“
李瓶儿补充:“还有各地客商的要求五花八门。
今天山西客商要更烈的酒,明天扬州客商要更柔的酒,我们都记混了。
“
孙把式叹道:“最重要的是可靠的人手。
现在酒坊规模大了,难免有人浑水摸鱼。
昨日就现有人偷偷将酒带出去。
“
金海沉思良久,缓缓道:“我有个想法:我们要建分厂。
“
“分厂?“众人齐声问道。
“不错。
“金海站起身,指着地图说道,“在山西建一个分厂,专门供应西北地区的需求;在扬州建一个分厂,供应江南地区。
这样既能解决运输问题,又能根据当地口味调整配方。
“
潘金莲担忧道:“可是分厂由谁来管理?我们哪里来这么多可靠的人?“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金海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人。
我打算设立‘酿酒学堂‘,由白老和几位老师傅授课,系统培养酿酒人才。
同时,要从现有的伙计中选拔可靠之人,学习管理之道。
“
白恩捋须点头:“掌柜的这个主意甚好。
酿酒这门手艺,确实需要系统传授。
“
说干就干。
金海立即在酒坊旁购置了一处院落,挂上了“武氏酿酒学堂“的牌匾。
白恩亲自编写教材,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学堂开设了“原料辨识“、“酒曲制作“、“酵工艺“、“窖藏管理“、“品鉴艺术“等课程,每期招收二十名学徒,学制半年。
第一批学徒中,有个叫赵四的年轻人格外用心。
他原是酒坊的搬运工,但每次白恩品酒时,他都会悄悄站在一旁认真观察。
有一次,白恩在品鉴时随口说了一句:“这酒的回甘不够绵长。
“赵四竟能接话:“是不是因为这次用的糯米比例少了些?“
白恩大奇,细细考较之下,现这赵四对酿酒极有天赋,于是破格收为亲传弟子。
除了酿酒技术,金海还亲自教授管理知识。
他将在现代企业学到的管理经验,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
从原料采购到生产流程,从品质管控到销售服务,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标准。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一个坏消息传来:运往山西的一批酒在途中被山贼劫了。
“整整一百坛啊!
“孙把式痛心疾,“而且是最上等的五粮液!
“
金海面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