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六章 金海的困惑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第七十六章金海的困惑(第12页)

夜幕低垂,将白日里的喧嚣与浮躁一并收敛。

金府内宅的花厅里,却依旧灯火通明,暖意融融。

厅内四角摆放着烧得正旺的银丝炭盆,驱散了北方冬夜的寒意。

空气中弥漫着酒足饭饱后菜肴的余香,混合着女子身上清雅的脂粉香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与纸香。

金海刚刚和二位夫人吃罢晚饭,坐在他左侧下的是潘金莲。

她穿着一身石榴红遍地金通袖袄,下系一条墨绿色织金马面裙,头上梳着华丽的牡丹髻,插着赤金点翠步摇,在灯下流光溢彩。

只是,她那双曾被誉为“勾魂摄魄”

的桃花眼,此刻却微微蹙起,目光落在手中一卷厚厚的账册上,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光滑的纸面。

坐在金海右侧稍远些的,是李瓶儿。

她与潘金莲的明艳夺目不同,生得纤巧袅娜,肤光胜雪,穿着一身浅月白绣折枝梅花的缎子袄儿,外罩一件淡青色比甲,下系素白绫裙,浑身上下并无过多饰物,只鬓边簪着一支简单的珍珠钗,越显得清丽脱俗,我见犹怜。

她手中也捧着一本账册,却看得有些心不在焉,偶尔抬眼悄悄觑一下金海,又迅低下头,粉白的脸颊上微微泛起红晕,不知是因炭火太暖,还是因别的心事。

厅内一时寂静,只闻炭火偶尔出的“噼啪”

轻响。

良久,还是潘金莲先开了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又保持着惯有的清脆:“官人,这各地的账目,真是越来越像一团乱麻了。”

她将手中的账册轻轻放在身旁的小几上,出“啪”

的一声轻响,“‘金状元酒楼’的加盟,如今在山东已有五十家,河北五家,山西三家,江苏两家。

听着是声势浩大,可这管理起来,真是千头万绪,让人无从下手。”

金海闻言,微微坐直了身子,揉了揉眉心,接口道:“何止是酒楼。

咱们那‘五粮液’的销售渠道更是铺得广,连东京汴梁的‘醉仙楼’那样的大字号,每个月也有一千坛的销量。

生意是做大了,可麻烦也跟着来了。”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困扰,“各地的合作形式不一,有的纯是挂名加盟,只交个牌子钱;有的是我们参股;还有的是技术输出,派人去指导。

经营范围也差别巨大,有的只做餐饮,有的只做商铺,还有的甚至偷偷用我们的名号卖些不相干的土产。

这账目……唉,五花八门,看得人头晕眼花。”

李瓶儿这时也细声细气地附和了一句,声音柔得像羽毛拂过心尖:“是啊,官人。

妾身这几日帮着核对河北那边的账本,现好些数字都对不上。

有的明明生意看着不错,报上来的盈余却少得可怜;有的则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开销,名目含糊,经不起推敲。”

金海点了点头,脸色沉了下来:“瓶儿说得是。

底下报上来的账,虚假销售,账目虚报的现象,恐怕不在少数。

我私下里也派人暗访过几家,总体上说,”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差的多,好的少。

这帮人,仗着天高皇帝远,真当我们是瞎子、聋子!”

他的声音在温暖的花厅里显得有些冷硬。

潘金莲拿起团扇,轻轻摇了几下,扇面上绣着的鸳鸯戏水图随之晃动。

她眼波流转,瞥了金海一眼,忽然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官人也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差的是多数,但这好的嘛,倒也不是没有。”

“哦?”

金海挑眉,看向她,“还有能让娘子你看得上眼的?”

潘金莲不答,反而从身边另一摞账册中,精准地抽出了一本蓝色封皮的,递了过去:“官人瞧瞧这个。”

金海接过,入手便觉这账册的纸张、装订都与别处不同,更为考究。

他翻开扉页,只见上面用工整有力的楷书写着“清河县金状元分店岁计总账”

他一行行看下去,初时还有些随意,越看神色却越是专注,到后来,竟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眼中流露出惊讶和赞赏的神色。

这本账册,与他平日所见迥然不同。

账目分类极其清晰,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各大项下又细分小类,如收入项下,列出了酒水、菜肴、客房、其他等,每一类都有明细。

数字书写工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