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三,寻找契机,罗织罪名,一击致命。”贾诩的第三根手指放下,语气变得森然,“前两步,是铺垫,是削弱。待其商业受损,官场根基动摇,内部人心惶惶之际,便是我们给予最后一击之时。苏家产业庞大,账目繁杂,岂能毫无疏漏?漕运之中,夹带些私货,偷漏些税银;银钱铺里,做些高利放贷,违规经营;甚至……可以‘发现’他们与北地辽金有些不清不楚的‘勾结’,毕竟,他们的商队可是走南闯北。”
他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容:“届时,只需寻一个看似‘偶然’的契机,比如,某位‘正直’的御史风闻奏事,或者某地‘意外’查获苏家走私违禁品的船队,然后我们便可顺势介入,调动力量,彻底清查苏家产业。在其账目上,总能找到‘确凿’的罪证。通敌、走私、偷税、盘剥百姓……随便哪一条坐实了,都足以将其抄家问斩!而到了那时,苏家偌大的产业,自然需要有人来‘接管’、‘整顿’。以太师之尊,为国操劳,接手这烂摊子,稳定江南经济,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届时,不仅是那三成干股,整个苏家,都将名正言顺地纳入太师麾下。此乃一击致命,名利双收之策。”
贾诩说完,躬身退后一步,不再多言。
书房内再次陷入寂静。李公公早已听得目瞪口呆,背心已被冷汗浸湿。他这才明白,自己那“一刀宰了”的想法,是何等粗浅可笑。贾先生这连环三计,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
蔡京负手而立,沉吟良久。窗外,一阵寒风吹过,卷起几片枯叶,那株老梅在风中轻轻摇曳。
终于,他缓缓转过身,脸上露出了进入书房后第一个真正的、却冰冷无比的笑容。他走到贾诩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文和之谋,老成持重,深得吾心。就依此计行事!”
他目光转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苏州那座繁华府邸未来的命运,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传令下去,依贾先生之策,三步并行。我要让那苏文翰知道,拒绝咱家的代价,不是一时的损失,而是……永世不得超生。”
他顿了顿,补充道,声音如同毒蛇吐信:“记住,要慢,要稳,要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赖以生存的一切,是如何一点一点,土崩瓦解的。咱家,有的是耐心。”
“是!太师!”李公公与贾诩同时躬身应道。
颐年堂内,暗香浮动,杀机已如一张无形的大网,悄无声息地撒向了千里之外的苏州,笼罩向那座尚且沉浸在自己繁荣与骄傲中的“苏半城”府邸。一场针对苏家的、融合了商业、政治与律法的全方位、多层次、缓慢而残酷的围猎,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而此时的苏文翰,或许还在为自己那封“不卑不亢”的拒绝信而暗自庆幸,全然不知,灭顶之灾,已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