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辩解,没有推诿,没有掩饰,只有宣告——厌恶北人,那咋了?
礼部大堂中,一时无声。
坐在主位上的何洛文,缓缓放下卷宗。
茶盏渐渐凉去,一片片茶叶蜷曲着沉入杯底。
无原则无底线永远站在自身地域这边,说出这种话的人,与不曾开化的禽兽何异?
然而,方良曙并不是一个心智处于抑制状态的禽兽。
相反,作为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方良曙历任刑部、云南、湖广,在五华书院集会讲学,传道诸士,无论是官场,还是士林,都以“得道广智”著称。
就是这样一位智者,却公然说出禽兽一般的话语。
不是他不再智慧,只是他选择暂时抛却理智——太过理智的口号,煽动不了蠢货,这种纯粹的发泄,刚刚合适。
这就是清丈以来的舆论缩影。
皇帝有皇帝团结大多数的做法,反历史潮流而动的官僚权贵们,也有属于自己团结大多数的做法。
被侵犯利益的有心之人们,主动与各式各样的次级矛盾合流,混淆对错,搬弄立场。
当事实有利就强调事实,当规矩有利就强调规矩,两不沾也不是没办法,那就直接摆出立场,将水搅浑。
“南人犯罪我无视,南人犯禁我反问,南人犯错我袒护。”
“南人是没有祖国的,任何拿国家民族来绑架南人支持清丈的说辞,非蠢即坏。”
“和江南同乡们一起颠覆朝廷,我很开心。”
这不是什么杜撰的话语,都是何洛文一路上在报纸上看到揭帖、小报上的口号,有参考文献的。
可以说是鲜血淋漓,触目惊心!
更加令人悚然的是,不管手段如何肮脏,这样的做法,当真卓有成效。
什么“承天下赋税之重”,“北境吸血数百年”,“四重压迫”各种虚空赎罪券纷至沓来,诚邀江南百姓向中枢兑现减税的真金白银。
什么“坚持宽严相济的准则,区别对待南人违法犯罪案件”,臬司衙门、南京刑部,不约而同播撒着知心慈悲。
什么“警惕舆论对个别抗税案例的放大,损害江南百姓形象”,动辄数百家报社洗地,即便是犯罪缺德,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反让北人下跪反思。
素有竞争同窗若是北人,立刻就能让其身败名裂;盐、漕、布、丝,若是北方的商贩前来争利,轻而易举令其身陷囹圄;甚至茫然的赤民,也有“南方自给自足,赋税立减一半”的大饼。
与寻常党争笼络百姓如出一辙。
江南的市井小民们,在这一场南北之争中,是真切得到了实惠。
恩惠从上到下,身份反复强调,思潮宛如虚室生电,立刻风浪骤起——似乎,作为天下少数人来压迫多数人的构想,确实很有吸引力。
很难有人能在风浪中坚持不被裹挟。
默默享受好处已经是江南坊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