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老练。
苏辰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这种顶级的雪茄以及这种专业的品吸方式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二十几岁年轻人会接触到的。这至少说明他所谓的“华尔街背景”并非空穴来风。
“我听静雅说了你在京城注册了一家金融投资公司。”苏辰点燃自已的雪茄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一个漂亮的烟圈烟雾模糊了他锐利的眼神“启动资金很庞大。方便透露一下这些年你在海外具体是做什么的吗?”
问题开始了。直接而又尖锐。
“资本运作。”叶铮的回答简洁明了完美地契合着他的人设“低买高卖杠杆对冲。华尔街玩的那一套无非就是用更快的速度更准的信息去收割那些比你慢比你信息滞后的人。”
这个回答很标准但也很空泛。
苏辰笑了笑不置可否。他走到一面陈列着建筑模型的墙边指着其中一个造型独特的仿佛由几个扭曲的立方体堆叠而成的建筑模型。
“远山集团在东南亚的一个新能源研发中心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项目已经动工两年但进度只完成了不到百分之三十。”他转过头看着叶铮“当地的工会组织极其强势三天两头煽动罢工。当地的政府官员腐败成风拿了钱也不办事。我们的项目经理已经被迫换了三个。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个烂摊子?”
这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真实的棘手的商业难题。苏辰将这个问题抛出来就像一个考官直接给出了一道最难的附加题。他要看的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叶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叶铮的目光落在了那个模型上。他的大脑在瞬间已经调取了关于马六甲海峡的所有关键信息——地缘政治经济结构民族构成宗教信仰以及……活跃在该区域的所有地下势力分布图。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这个项目的战略价值是什么?它对于集团的整个新能源布局是‘锦上添花’还是‘不可或缺’?”
苏辰的瞳孔猛地一缩。
这个问题问到了真正的核心。外行看热闹看的是如何解决罢工和腐败。而内行看的是成本与收益。叶铮一开口就直接跳过了“怎么做”的战术层面直击“值不值得做”的战略层面。
“不可或缺。”苏辰的声音变得郑重起来“它是我们打通整个东南亚新能源产业链最关键的一个节点。”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用常规的商业手段。”叶铮将雪茄送到嘴边轻轻吸了一口烟灰在他的指尖积攒了长长的一截却稳稳地没有掉落。
“工会和政府本质上都是‘变量’。既然是变量就可以被量化被控制或者……被清除。”他的声音平淡得像是在讨论一份天气报告但话语里的内容却带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与高效。
“第一步识别关键人物。工会领袖以及政府内部真正能拍板的那个实权人物。不需要多一两个就够了。”
“第二步分析他们的‘价格’。这个价格不一定是金钱。有的人爱财有的人好色有的人想要更高的权力有的人则有无法告人的秘密。动用一切情报手段找到他们的弱点也就是他们的‘价格标签’。”
“第三步支付价格。用最小的成本满足他们的核心诉求让他们从‘阻力’变成‘助力’。让他们去压制罢工去推动审批。这个过程要快要隐秘不能留下任何书面证据。”
苏辰静静地听着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但眼神却变得越来越深邃。叶铮所说的正是顶级商人处理这类灰色地带问题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但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嘴里说出来而且说得如此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甚至带着一种教科书般的冷酷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如果……”苏辰的声音有些干涩“他们的价格太高或者他们根本没有价格是一个无欲无求的理想主义者呢?又或者他们收了我们对手的钱铁了心要跟我们作对呢?”
叶铮闻言缓缓地抬起眼皮看了苏辰一眼。
那一眼很轻很淡却让苏辰的心脏没来由地漏跳了一拍。
因为在那一瞬间他从叶铮的眼中看到了一种他只在那些从真正的战场上退下来的双手沾满鲜血的职业军人眼中才看到过的东西。
一种视生命为草芥的绝对的漠然。
“那就启动第四步。”叶铮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像西伯利亚的寒风刮过苏辰的耳膜。
“清除变量。”
“制造一场意外。一场车祸一次溺水或者一次突发的心脏病。让这个关键人物从这个世界上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