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港湾与远航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危机如同淬火的炉膛,烧去了杂质,留下了更为坚韧的合金。“心域”在获得“基石资本”的输血和李明宇教授的技术指点后,研发工作重回正轨,并且因为之前的绝境挣扎,团队凝聚力空前,目标异常清晰——不惜代价,攻克传感器。谢艳玲将日常运营几乎全部授权下去,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与技术团队同吃同住,啃着最硬的技术骨头。她知道,这是“心域”能否真正涅槃的关键一役。

    林镇钦那边的“墨韵斋”项目,在顾老先生这座“定海神针”的坐镇下,改造工程顺利推进。他并未过多干预具体细节,只是把握大方向,确保方案不偏离“保留文脉、活化更新”的核心。偶尔,他会在周末的下午,独自去还在施工中的“墨韵斋”看看。站在布满灰尘、却依稀能窥见未来雏形的空间里,听着顾老先生用沙哑的嗓音讲述某本古籍的来历,他心中那片关于兄长、关于少年时光的荒原,仿佛正被一点点注入生机,长出柔韧的新草。

    两人都进入了某种“心流”状态,在各自专注的领域里深耕。交流变得比以前更少,有时一天下来,只能在早餐桌和深夜临睡前匆匆见上一面。但奇怪的是,那种因忙碌而产生的隔阂感并未出现,反而滋生了一种更深沉的默契。他们像两艘并航的巨轮,各自拥有强大的动力系统和明确的航向,无需时刻喊话确认,只需知道对方就在不远处的海平面上,便能安心地破浪前行。

    然而,巨轮也需要停靠的港湾。这个港湾,就是他们共同构筑的家,和那个正在飞速成长的小生命——林承砚。

    小承砚一岁多了,已经能清晰地喊出“爸爸”、“妈妈”,走路稳当,对世界充满了探索欲。他成了连接两个高速运转灵魂最柔软、也最牢固的纽带。无论谢艳玲在实验室待到多晚,她一定会赶在儿子睡前回到别墅,陪他读一本绘本,或者只是抱着他,听着他奶声奶气地咿呀学语。无论林镇钦的日程多么满,每周雷打不动的“家庭日”,他一定会推掉所有安排,全身心地陪伴儿子,哪怕只是陪他在花园里笨拙地追一只蝴蝶。

    一天晚上,谢艳玲难得地没有去实验室,早早回了家。林镇钦也推掉了一个晚宴。小承砚似乎格外兴奋,在客厅地毯上摇摇晃晃地跑来跑去,把他最喜欢的那个AI机器人模型宝贝似的抱在怀里,时不时地拿到林镇钦和谢艳玲面前,口齿不清地炫耀:“爸爸,看!妈妈,看!”

    谢艳玲坐在地毯上,背靠着沙发,看着儿子活泼的身影和身旁男人虽然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却明显柔和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近乎酸楚的暖流。这就是她拼命想要守护的平凡幸福,是她所有野心和奋斗的最终归宿。

    “有时候看着承砚,会觉得我们所有的拼命,都有了具体的意义。”她轻声说,目光追随着儿子。

    林镇钦闻言,转过头看她。灯光下,她因为长期泡在实验室而有些缺乏血色的脸上,带着一种疲惫却异常柔软的光泽。

    “嗯。”他低低应了一声,伸手将跑到他腿边差点摔倒的儿子捞起来,放在自己膝上,大手稳稳地护着,“所以,港湾必须足够坚固。”

    他的话,意有所指。谢艳玲立刻明白了。他指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港湾,更是现实层面,能为承砚遮风挡雨、提供无忧成长环境的绝对保障。

    “你最近……好像在重新规划一些东西?”谢艳玲试探着问。她注意到周韬最近频繁往来于律师事务所和信托机构,林镇钦书桌上也时常出现一些关于家族宪章、离岸资产结构方面的文件。

    林镇钦没有隐瞒,一边逗弄着怀里的儿子,一边平静地陈述:“林氏这艘船太大,风浪不会停。我需要确保,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承砚,还有你,都能站在绝对安全的地方。”他顿了顿,看向她,目光深邃,“这不仅仅是财富的传承,更是选择权的保障。我希望我们的儿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