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新陆招贤令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徐皇后的“慈恩殿”

在海风呼啸中静静矗立,成了汉王、赵王势力范围内的一处精神象征。

祭祀的烟火气尚未完全散尽,朱高煦与朱高燧便已移驾至刚刚搭建起来的、更具规模的木质议事厅中。

海图与初步绘制的美洲内陆地图铺在粗糙的木桌上,兄弟二人的议题从对母亲的追思,彻底转向了如何在这片新大陆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的现实问题。

“单靠抢掠和被动等待,终究是下策,且后患无穷。”

朱高燧用手指敲打着地图上代表欧罗巴与阿非利加的模糊轮廓,“我们需要让他们自己来,带着船、人手和技术,争先恐后地来。”

朱高煦眼中闪着野性的光:“没错!

得像钓鱼,下好饵,让他们自己咬钩!

咱们得立个规矩,一套能让亡命徒和野心家都疯的规矩!”

核心策略一:《美洲开拓特许令》——面向欧罗巴的诱饵

经过数日的激烈讨论与细节推敲,一份以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联合签署的《美洲开拓特许令》正式出炉。

其核心内容,极具冲击力:

土地永业权:任何欧罗巴籍之探险家、商人、工匠乃至农民,只需向汉王或赵王宣誓效忠,遵守其颁行之《美洲律》,即可获得“王领开拓者”

身份。

凭此身份,其自行现、勘探并成功建立据点之土地,除战略要地及特大型矿脉需向王府报备并分享部分收益外,其土地所有权、地上物产及地下矿藏之开采权,皆归其个人及家族“永业”

,子孙世代承袭,王府仅象征性收取少量地税。

司法自治权:在开拓者自身领地范围内,享有高度司法自治,可依据《美洲律》基本原则自行处理内部纠纷,仅重大刑事案件及对土着的宣战媾和需报请王府裁决。

贸易优惠:开拓者生产之货物,在汉、赵两王控制的港口享有最优惠关税,其船队可受王府水师一定程度的保护。

爵位激励:开拓土地达到一定规模(例如,建立并有效管理过五百户移民的城镇),或现重大矿藏者,经王府核实,可授予其相应的美洲贵族头衔(如骑士、男爵等),享有更高社会地位及政治权利。

“此令一出,欧罗巴那些在国内郁郁不得志的破落贵族、欠了一屁股债的冒险家、还有那些被宗教排挤的异见者,恐怕要挤破头往我们这里来了!”

朱高燧冷静地分析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使者’,带着这份法令的抄本,混入里斯本、塞维利亚、伦敦这些城市的酒馆和码头,让它像野火一样传开。”

核心策略二:跨洋人口引流——瞄准阿非利加与邻近岛屿

对于劳动力缺口,兄弟俩决定双管齐下:

“契约劳工”

与直接获取:继续派遣武装船队,沿非洲西海岸活动。

一方面,与沿海部落酋长交易,用玻璃珠、武器、烈酒等商品“换取”

战俘或人口(即历史上三角贸易的雏形);另一方面,对于缺乏强大组织的部落,则直接进行袭扰劫掠,以获取大量廉价劳动力,用于开矿、修筑道路和基础设施。

引入熟练工:特别注意搜寻非洲本土的铁匠、织工、有经验的农夫等,给予比普通劳力稍好的待遇,以期他们能带来旧大陆的某些技艺。

核心策略三:东望故土,暗流涌动——撬动大明体系的边缘力量

这是最大胆,也最需谨慎操作的一环。

完全避开大明本土不现实,但可以巧妙利用其内部缝隙。

勾结海商,建立“私约”

渠道:朱高煦与朱高燧秘密接见了几位与他们在美洲有贸易往来、且胆大包天的闽浙海商。

“二位殿下放心,”

一位姓陈的海商头目压低声音,“朝廷海禁时紧时松,沿海百姓生活不易。

只要殿下这边条件够好,小人自有办法组织人手,‘漂洋过海讨生活’。”

王府承诺,这些海商每成功输送一批契约移民(包括工匠、农民、乃至识文断字的失意文人),都将根据移民质量获得重金赏赐或在美洲的贸易特权。

挖掘东亚潜力:“朝鲜、日本等国,亦有大量生活困顿之民,以及在国内争斗中失败的武士、商人。”

朱高燧提议,“可通过那些往来于长崎、釜山与大明沿海的商贾,散播消息,就说‘汉王、赵王麾下求贤若渴,新大陆沃野千里,去了就能分地建房,建功立业’。”

他们计划以“海外商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