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7章 兰台奏对见爱卿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这天,朱由检有点心神不宁。

一大早就有密探向宫中禀报,京城出了一点小乱子:

大量街坊自发前往朝阳门大街,喜迎传奇巡抚凯旋。

五城兵马司不得不出动兵勇,在附近街道设置路卡和栅栏,谨防宵小伺机作乱。

锦衣卫东司、西司、街道三房提督联名提请,是不是让陈巡抚绕道入城,低调一些。

免得到时场面太乱,人潮汹涌,踩踏死伤。

朱由检一口回绝。

他认为有功大臣凯旋而归,理应受到夹道欢迎,享受万民瞻仰的殊荣。

这和读书人高中进士,戴着大红花游街,参加琼林宴是一个道理。

如果没有这般风光,如何能激励天下学子苦读。

如果将士凯旋还要偷偷摸摸,如何能激励文臣披肝沥胆,武将以身报国。

然而人实在太多了,甚至超过上次锦州大捷,阿济格首级进京。

随着数路锦衣卫传来回禀,崇祯忍不住有些动摇——陈子履的民间声望如此之高,是不是有点过了。

陈子履才二十多岁,在官场上堪称新秀,可不是五六十的老臣。

官还有得做,立功的机会还有很多,再这么干下去,很快就盖过内阁诸公了。

朱由检想来想去,感觉有点不对味,又把压了好久的一份请功奏疏翻了出来。

大笔一挥,写下了几行圣谕:

洪承畴平定陕乱,战功卓著、劳苦功高,特加封太子……太子太保衔。

朱由检本想只加封太子少保来着,犹豫了一下,又升了三级。

两人都是平定一省叛乱,不能差太多嘛。

大明有两个半治世能臣,除了陈子履之外,一个是洪承畴,半个是熊文灿。

此外还有傅宗龙、杨嗣昌、陈奇瑜……还有卢象升,在大名道干得也不错。

崇祯朝人才济济,能臣多着哩。

朱由检把手谕发往内阁,感觉心里平衡了一些。再派锦衣卫去打探,陈子履下船没有,走到哪了。

就这样,一边接着批阅奏疏,一边按捺心情等待。

批得心烦意燥,又找出陈子履入仕以来,所上过的所有奏疏题本。

从头一二,再看一遍。

【平天山矿场,年缴矿税五万两——办成了】

【自请出巡锦州,安抚彷徨的众将——超额办成了】

【驰援山东,解围莱州——打出三个大捷】

【创办莱州火器局,官办商号,月缴利润八千两——又超额办成了。还每季奉上账本,留在登莱的钱,都拿来赈济灾民了】

【奏请天津水师驰援登莱……】

交给陈子履的差事,桩桩件件,从来没有办不成的。

其中好几项,甚至还有意外之喜。

每次陈子履发来奏请,朝廷总要争议一番,结果反对陈子履的人,总是吃瘪的一方。

今年发往陕西的军饷和赈济粮里,有一半是陈子履赚回来的。

也就是说,洪承畴、陈奇瑜能横扫西北,还有陈子履的三分功劳。

“真是不简单啊!”

朱由检揉揉脑门,喃喃自语了一句,忽然听到殿外传来脚步声。

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刚派出去打探的锦衣卫,和王承恩一起回来了。

“启禀陛下……”

锦衣卫说起朝阳门大街的波澜。

几万人呼声雷动,惹得满城锦衣校尉、五城兵马司兵丁惊恐不已。

还以为忽然间发生暴乱了呢。

直至听清楚了,大家喊的是“大明万岁”,才总算放下心来。

朱由检听得目瞪口呆,直呼我京城子民,果然人人忠义。

王承恩等锦衣卫都说完了,才绘声绘色地讲起陈子履当时的反应,还有抚标营齐唱的军歌。

应皇帝之命,还在大殿上唱了两句。

“抗击建奴……莫放弃……为大明江山社稷,向前进,向前进……”

王承恩满不好意思道:“奴婢唱的不好。两百军士齐声高歌,那才叫有气势呢……陛下?陛下?”

朱由检愣神好久,才反应过来。

“你方才说什么?”

“回陛下,奴婢刚才说,陈少保在宫外侯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