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州过去顺风顺水,陈子履一行紧赶慢赶,没几天便踏入京畿地界,抵达大运河的最后一站——通州张家湾。
陈子履放眼看去,只见码头上兵丁林立,红旗飘飘。
不由暗暗感慨,官当大一些,待遇果然不同。
明太祖时期,巡抚只是临时的监察官,代天巡视地方,一事一设。
然而景泰、正德开始,巡抚常驻地方,职权日渐加重。万历以后,巡抚更成为上马管军,下马牧民的封疆大吏。
上设总督的省份,可与总督分庭抗礼。
上头若没有总督,那就是一方诸侯,辖区内一切军政要事,均可一言而决。
所以每当巡抚返京述职,礼节方面绝不会马虎。这次携大胜凯旋,不用说,愈发加倍隆重。
远远看去,穿官服的人就有二十几之多。
船靠稳,上了岸,首先由太监王承恩传陛下口谕,再次慰问嘉勉了一番。
等随行的二百卫队全部下了船,王承恩又拿出一盒雪白孔雀翎,给将士们一一戴上。
甘宗彦等将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白孔雀翎珍贵是一方面,得到佩戴的资格,又是一方面。
这代表皇帝把他们当做御林亲军来看待,以后返回家乡,光凭这根羽毛就够吹一辈子了。
于是一个个挺直了身板,高呼陛下万岁,谢陛下恩赏。
接着是礼部、兵部属官上来行见面礼。礼部安排礼仪,兵部安排卫队营宿——这都是循例规矩,略过不提。
陈子履的本官是右佥都御史,都察院自然也要出人。四川道试御史路振飞执下官礼,恭迎上官返京。
码头上吹吹打打,大放鞭炮,隆隆锵锵,噼里啪啦。整个接风仪式十分隆重,光下船就忙了一个时辰。
与上任武库司员外郎时的草草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陈子履与众同僚一番寒暄,互通名号之后,既受宠若惊,又不禁暗皱眉头。
王承恩可是曹化淳的干儿子,崇祯身边的老人。
据说还在潜邸时,有一次信王意外落水,就是他奋不顾身跳入池中,第一个将人救起。
后来崇祯登基,剿灭魏忠贤一党,所查封的那座魏府大宅,赏的就是王承恩,可见多么信任。
尽管王承恩还没跻身司礼监,却是二十四监之一,宫中身份绝对不容小觑。
这次由他来干跑腿的活,绝不是曹化淳随手一指那么简单,肯定是天子特地嘱咐的——在省钱的范围内,把恩宠之意发挥到了极致。
而都察院派来的人是路振飞,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要知道,路振飞可是天启五年进士,年纪四十有几了,不是官场新晋。
只是官运不亨通,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才做到了七品试御史。
由他来迎接二十多岁的官场晚辈,多少有点埋汰人的意思。
况且路振飞自出任试御史以来,屡次弹劾周延儒尸位素餐,贪污受贿。
最近半年周延儒非常支持陈子履,周文郁就是在他的坚持之下,得以增援登莱。
不问可知,周、陈二人就算不是一伙,也一定是某种程度的盟友。
都察院里又不是没有年轻的御史、试御史,何必这么安排呢?这不是平添尴尬吗?
“难道要给我一个下马威?”
看着路振飞表情不咸不淡,一副例行公事的样子,陈子履难免心生一丝不爽。
一路骑行返京,与王承恩及其他同僚谈笑风生,也不去管他。
孙二弟倒是火爆性子,中途休息的时候,愤愤不平道:“东家,这路御史可真是托大,也不知道是来接人的,还是来气人的。”
“那你想怎么着?”
“若我是东家,寻个机会给他小鞋穿。”
“嗯,哼哼!!”
陈子履简单笑了笑,不置可否。
因为他刚刚唤醒AI,查了一下官场脉络图,发现路振飞只是嘴巴臭、脾气硬,却不是温党中人。
在崇祯朝的蝇营狗苟里,甚至算很有节操的能吏。
反之,现任都察院堂官唐世济,也就是派路振飞来的家伙,却是温党的铁杆骨干。
陈子履不知道唐世济为何这样安排,不过他知道,温体仁是整个崇祯朝最阴险的老阴比,阴谋诡计一套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