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以红参替辽参,关乎平辽成败,大明国运。我必说服陛下,全力推行。”
陈子履慷慨陈词,仿佛整个大明吃上红参,就在几年之后。
“好生意,好生意啊!”
贾辉听得眼里冒出火来,兴奋得哇哇叫。
要知道,现下辽参供不应求,各省参价高得离谱。
尤其长江以南的身份,因为路途遥远,每斤辽参的售价高达几十两,堪比等重的黄金。
而从高丽购入参料,每斤不过一二两,哪怕低温烘烤会损失一些重量,也损失不了多少。
若红参真能卖上辽参的价,那就是十几倍,几十倍的利润。
卖一万斤就赚几十万两,卖十万斤就赚几百万两,几年下来……
我滴个娘,这比贩丝还赚钱呀!
天下间,恐怕没有比这更暴利的买卖了。
贾辉当初北上,只想贩个几百斤赚上一笔,哪能料到会有这番波折。
沈汝珍和沈青黛也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醉心医术,都不是财迷,不过听到几十万,几百万的数字,也感觉有点迷糊。
钱……真的那么好赚?
不会有假吧。
然而想来想去,他们也想不到其中的破绽。
高丽参是山里长出来的,常挖常有,想要产量高一些,多派一些采参队进山就是了。
以高丽参换回急需的大炮、火铳、铁器和棉布,正是高丽上下梦寐以求的事,断然不会拒绝的。
有了这些物资,他们就可以加强武备,整肃边防,更有底气对抗后金的勒索。
倘若打赢一仗,哪怕一场小小的胜仗,高丽上下必对大明死心塌地,不再反复。
大明获得一个铁杆藩属,已是毫无疑问的战略胜利,更何况一分钱不花,倒赚几百万两。
“还不止这些……”
陈子履接着解释,红参烘得好、卖得多,愿意去沈阳、辽阳贩参的人就会越少。
走私低迷,必然会压低辽参的价格,增加走私铁器、布匹的难度,削弱后金的战争潜力。
几万,十几万斤辽参烂在仓库里,所造成的损失是百万级别的,怎么重视都不过份。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可不是一味药材那么简单。
当然,大家伙在里面赚个几百万两,也是理所应当。
随着后金崛起,山西晋商、山东海商,个个都在发国难财。
两广药商也发一点怎么了,况且这是反向国难财,赚得越多,大明越强。
沈汝珍听得激动万分,猛地一拍胸脯,慨然道:“陈巡抚如此分说,老朽全明白了。这把老骨头,就在岛上多住十年,帮您烤出百万斤红参。”
“还有陈皮。”
沈青黛也接腔道:“我这两天看过了,这里的橘子皮确实好,是上品。咱们雇点高丽人来晾晒炮制,也能卖回咱大明去。”
陈子履笑道:“这里就是大明,大明济州。”
“还有冬蚝、海参。”
这时,林舒刚刚收拾好碗筷,也插了一嘴:“晒成海货,好吃得很呢……”
“哈哈,哈哈。”
-----------------
就这样,众人说干就干。
高丽参还没到呢,就开始挑选山谷,雇当地人垒炉子,盖作坊了。
陈子履参考后世的红参厂,出了一份生产流程图,把挑摘、清洗、烘焙、晾晒、储存等工序,安排得明明白白。
还给制药作坊起了个商号名,就叫“润世堂”,匹配红参、陈皮的养生理念。
这日,东北风猎猎,高丽使团终于抵达济州岛,林杰也一同南返。
崔鸣吉是高丽士林的中流砥柱,声望甚隆,却只有五十岁上下。
身上仿大明的儒家打扮,夹杂着一些高丽味,看起来倒也顺眼。
他以下官礼拜见,再次提审了赵范日、陈一敬等人。
那两货早就服了,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悔不该挑拨两国的关系。
另外,有名有姓的俘虏多达两三千人,其中甚至还有数百名倭寇,事实板上钉钉,和林杰呈递的通报丝毫不差。
崔鸣吉再无怀疑,回到正厅,再次躬身行礼,代国主感谢天朝上官援手,言辞非常客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