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力),健康状态:良好(略有疲劳),隐藏心思:担心今年小麦产量,希望能有更好的农具。”
“洞察术果然好用。”姜子牙心中暗喜,这个技能能让他快速了解他人的需求和环境的问题,无论是辅佐姬昌,还是帮助村民,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随后,他又尝试使用“储物维度”——他将手中的直钩鱼竿通过意识“送入”储物空间,鱼竿瞬间消失在手中,意识中能清晰地“看到”鱼竿被放在储物空间的角落。接着,他又通过意识“取出”鱼竿,鱼竿立刻重新出现在手中。整个过程瞬间完成,没有任何延迟,比随身携带物品方便多了。他又将系统奖励的“清心丹”从临时储物格转移到储物空间,丹药用一个小玉瓶盛放,放在储物空间中,既安全又不占地方。
“姜先生,村长让我来叫您,村里的人都在打谷场等着呢,想跟您学做新工具!”村里的壮丁李老三跑了过来,脸上带着激动的笑容。刚才二柱把姜子牙要教大家做新工具的消息告诉村民后,大家都放下手中的活计,聚集到村中的打谷场,等着姜子牙过去。
姜子牙点点头,说道:“好,我这就过去。”他将直钩鱼竿收入储物空间,又施展“御风术”,脚下升起淡青色的风,平稳地朝着打谷场的方向滑行。李老三看着姜子牙脚下的风,眼中满是惊叹,却没有过多询问——经过这些天的相处,村民们早已把姜子牙当作“有神通的高人”,对他的“怪异”行为见怪不怪了。
打谷场位于村子的中央,是一块约莫半亩地的平整场地,场地中央有一个用石头搭建的台子,平时用于晾晒谷物,如今成了姜子牙讲解农具改良的“讲台”。台子周围围满了村民,男女老少都有,大家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看到姜子牙滑行过来,纷纷让开一条路,口中喊着“姜先生”“您快上台”。
姜子牙落在台子上,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从储物空间中取出“基础农耕工具图纸”——他将图纸展开,贴在一块事先准备好的木板上,用木炭在图纸上标注出关键部位,然后开始详细讲解:“大家看,这第一种工具是改良型锄头,比咱们现在用的锄头刃更宽、柄更长,用它耕地,既能深耕,又能省力气……”
村民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拿出随身携带的木炭,在地上临摹图纸的结构;有的则举手提问,询问工具的制作细节;还有的则互相讨论,想象着用新工具耕地的场景。打谷场上的气氛热烈而和谐,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村民们充满希望的脸上,也照在姜子牙的身上——他站在台子中央,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不仅要辅佐姬昌完成封神大业,还要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像磻溪村这样的村庄,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讲解完农具改良的细节后,姜子牙又开始教大家如何“合理施肥”——他带着村民们来到农田,指着土壤说道:“大家看,这土壤颜色偏黄,说明肥力不足,咱们可以把家畜的粪便收集起来,经过发酵后撒在田里,这样既能增加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他一边说,一边用树枝在土壤中划出痕迹,演示如何均匀施肥。
村民们跟着姜子牙学习施肥的方法,有的甚至当场就去收集家畜粪便,准备按照他的方法发酵肥料。李老三兴奋地说道:“姜先生,要是咱们用了新工具、新肥料,今年的小麦肯定能多收很多!到时候,咱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姜子牙笑着说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仅今年能多收,以后每年都能多收。”
夕阳西下时,姜子牙才结束了一天的教学。村民们纷纷邀请他去家里吃饭,他婉言谢绝了,只跟着王婆婆回到茅草屋。王婆婆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晚饭,有炖野菜、炒鸡蛋,还有一碗用新磨的面粉做的面条,面条上卧着一个荷包蛋,这在平时是只有过节才能吃到的食物。
“先生今天累了一天,快多吃点。”王婆婆不停地给姜子牙夹菜,眼神中满是心疼。她知道,姜子牙教大家改良农具、施肥,都是为了村里好,却不求任何回报。